close

她們過的橋比我走的路還多,怎麼可能走個路都會跌倒。沒辦法,就像年過40就得面對老花眼,年過60很多功能都在退化。大腦、視力、聽力、平衡能力、肌力,再加上累積半個多世紀的舊傷、慢性病,又常吃得藥比吃得飯還多,就難怪跌倒機率一年比一年高了。

大腦退化在壽命愈來愈長的現代,愈來愈明顯;帕金森和阿茲海默在病理上就是大腦退化,單純年紀就與大腦退化有關,再加上伴隨多年來的飲食或生活習慣,幾乎可以斷定每個人都不可避免會有帕金森症的病徵,只是時間早晚不同而已。大腦退化之所以增加跌倒風險,一是年紀愈大走路就愈費心力(後面總結再解釋),二是更容易心不在焉,大家都在看手機,跌倒的總是年紀大的。

視力和聽力衰退不可逆,研究指出70歲以上,視力及聽力閾值都會提高,就是照明要更亮,聲音要更大,才聽得到看得清楚。可是偏偏人就常常不服老,寧願用力看也捨不得開燈,或來不及聽到警告直直衝,就更常遇到"意外"不小心跌倒了。

平衡能力會因為神經肌肉反應慢,而無法保持平衡,以前可以輕易反應的,現在卻坐到地下才反應過來。最明顯就是站在公車或捷運上,看到上了年紀的老先生,經常搖搖晃晃好不容易才能搆到博愛坐;這些是不需大腦判斷下指令的反射動作,對一般成年人輕而易舉,但老人家即便身體結實,也常步履蹣跚。

肌力不僅是力量大小,耐力長短也很重要。失去平衡的一瞬間腳要向前跨,這一步撐不撐得住身體的重量就決定會不會倒,要是真的倒了下去,是肌肉本來就不夠力,還是因為累了所以撐不住?所以在訓練時要包含力量的訓練及耐力的訓練。

我們比較常討論的跌倒原因者是外在的,路上積水、階梯標示不清、公車沒停穩;但從老人跌倒機率較高的現象來看,則可以發現也有很多的內在因素在影響我們的趺倒風險,而要降低風險也不是光增加肌力就可以做到。之前提過認知能力訓練,不只是為了延緩大腦的退化,也因為大腦要"更用力"的看,"更用力"的聽,"更用力"的保持平衡,才能避免跌倒,所以光打太極拳還不夠,最好也打打牌,現在手遊也不錯,玩遊戲不只能預防失智,還能預防跌倒喲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高齡 運動 跌倒
    全站熱搜

    蘇子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