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分類:圓夢 (5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這禮拜又一場馬拉松在宜蘭三星,山路已經習慣了,但溫度高太陽大,才跑完,足底筋膜炎又回來了,光走到停車場就幾次想趴下來。會那麼慘也不意外,每次都有腿抽筋、腳底痛、站起來要人扶,但有趣的是下次又去跑;這種挫折忍受力用在工作上多好,怎麼只適用馬拉松這種活動。紐約時報還真有這方面的解釋,叫做"馬拉松的選擇性失憶"。

這項研究最先是針對分娩的女性,第一胎多半都痛到想殺人,但事後都不排斥再生一個,而且通常一週後再問主觀上的疼痛指數,都遠比剛生完時減輕許多。研究假設是客觀的疼痛可以被主觀上的正面情緒抵消,也為了證實這項假設,就找了馬拉松選手;馬拉松選手和為人父母不同,每個人的主觀正面情緒差異很大,有些人喜滋滋的可以說上半年,有些人隔天就不想再提。

文章標籤

蘇子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      這純粹是目前錯誤的理解,不是事實。在談國外研究結果前,我們可以先觀察自己的身邊,年長者可能不了解年輕人的想法或術語,但絕對不笨,只要他身體好,沒有罹患影晌認知的疾病,或不曾因身體因素,不得已而脫離社會,我沒看過比他十幾年前笨的老人,你看過嗎?

 

文章標籤

蘇子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大陸的傳奇創業人物馬化騰有一句很刺耳的話:"有時候,你什麼錯都沒有,就錯在太老了"。但這為何是個負面字眼"錯",暗示了離開你現在的位置是損失,是走下坡,和大學畢業的概念完全不一樣。

如果有人告訴你,明天你離職後收入會變少,但生活無虞,小孩的學費也不用擔心,你還可以開始做你最喜歡的事,你覺得這場畢業是擔心多還是興奮多?經濟壓力有時是被保險公司嚇的(他們不嚇人就很難賣保單),如果你都活不下去,社會上一堆收入不如你的家庭,就沒道理能送小孩上大學了;自己認真算一下,讓收入提高得看公司臉色,但要讓消費減少則控制權在你,只是我們大多都沒認真算就是了。

文章標籤

蘇子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問:你老嗎? 答:當然不! 問:你年輕嗎? 答:還好啦! 問:比你年輕的會做得更好嗎? 答:你什麼意思?

老的定義很多,最感人的是依據WHO 今年最新的調查數據,研究機構重新定義了老年,74歲才算老人。心情有比較好吧?但目前政府或企業設計退休的概念,還是依據1961年的老化撤退理論,在一定的時間點(老年),與社會參與分離,讓下一代有機會,組織也比較健康。這樣的制度當然引起了極大的憤怒,也使得美國在1986年終止了強迫退休的制度,畢竟就個人而言,仍會期望有彈性的選擇退休,或因為經濟需求而可以繼續工作。但憤怒完了仍要小聲的問,愈老就愈沒價值嗎?

文章標籤

蘇子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前二次待業中都騎自行車環島一圈,這次不只一個人問我要不要再騎一躺,我很認真的在想"跑步"環島一圈。

即然是圓夢,就表示原先沒做過或根本沒認真了解過;如果單憑一時衝動去做,圓不了夢事小,更有可能會受傷或發生意外。要騎車環島,自己的身體能適應長時間騎車嗎?想登玉山,自己有完整的準備嗎?或是想創業,自己對這個行業了解夠清楚嗎?一旦決定要去做,這些都不會只是一場浪漫數小時的夢,需要對自己的飲食、運動習慣、生活作息、時間管理做不同於現況的改變,這會是一個需要承諾的選擇。如果你連從捷運站走回家都懶而想登玉山,你就得從現在起讓自己變成一個喜歡走路流汗的人,再來發現自己的飲食偏好開始改變,這才離圓夢近了。

文章標籤

蘇子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